帝王术 德霸天下

一)刁民

80年代做什么赚钱?

做实业,开工厂。

几个年轻人趁着这股风,开了个食品厂,小日子过得还不错,可每天听着别人的创富神话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
食品厂利润实在太低了,几个人一琢磨,要不转行生产药品?

接下来,就有个致命三问。

如何搞定制药技术?怎样才能把药卖出去?万一被查了怎么办?

药品制造:用银耳和白糖压制成药片,反正也吃不死人。

销售渠道:用行贿和高额返点铺路,通过各级医药公司打进“公费医疗”体系。

防止被查:让所有人都成为利益共同体,下至黎民,上至领导,利益均沾。

周围人一看有利可图,开始跟风造假药…

这就是1985年的晋江假药案,整个区域参与造假,100多种假药,10万多箱,参与制造和销售假药的人达到1000多人,落马领导中职位最高的是省委书记。

 

1990年,某贫困县,出现一个更神奇的案子,当地报纸的版面每天都有大量讣告,死人的消息多的泛滥。

当地农民向全国各地的国营订购各种机械设备,收到设备后,直接倒卖。

接下来,这些农民就去报纸刊登死亡讣告,等企业上门来讨债的时候,就有人把讣告拿给他们看,人都死了,没法还钱。

这事发生在温州泰顺,所有村民都参与了诈骗,当地甚至形成了浙南最大的二手机械设备交易市场。

吴晓波的“激荡三十年”写了假药和诈骗事件的详细经过。

 

那么问题来了,这群刁民,不知廉耻,坑蒙拐骗,昧良心,坏透了?

卖假药的乡干部,指着身后正在建设中的农民新房,坚定的说:“我觉得,天下最大的道德,就是让我贫困的家乡富裕起来。”

参与诈骗的温州泰顺当地农民,欠钱必还,为人正直,艰苦朴素,邻里之间的关系非常和睦。

为什么这些人突然变好了?

为了生存。

一个普通村民,祖辈都在这片土地生活,在十里八乡的地界有名有姓,如果坑骗乡亲,连二大爷的钱都骗,必然要被村里人戳脊梁骨,全家都抬不起头,给祖宗蒙羞,周围没人愿意和这种人打交道,这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。

但骗外人就不一样了,对搞诈骗的村民来说,一辈子只和外地企业打一次交道,骗到就是赚到,如果骗的钱多,甚至能成为村里人仰慕的诈骗小能手,如果用骗到的钱给村里修路,那就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,是要立功德碑的。

时也势也,道德的载体是利益,道德的目的是生存。

 

二)道德演化

上面的几百字,先达成一个共识,道德和利益相关,有了这个共识,才能讨论接下来的事情。

上古时期,打猎为生,生产力低下,抢劫和杀戮才是善,此时人们崇尚武力、健壮。

这一轮角逐中,一切弱小的、容易生病的… 基本都早早死了,弱者的基因无法延续。

此后人们学会了用火,掌握了圈养和农耕技术,这时候斗争就有点划不来了,有杀人的功夫,还不如干活致富来的实在,这种不抢劫的共识,便是最初的道德。

当农耕技术普及后,生产力提升,人们开始有了个人财产,保护个人私有财产成为每个人的共识,道德进一步发展。

可有人想作弊,毕竟抢劫来钱最快。

于是人们从两个方面着手,搞定暴力。

1. 建立国家制度,君主保护平民不被抢劫,安心生产,平民给君主交税。

2. 建立道德公约,偷窃、欺骗、游手好闲的人都是垃圾,大家一起鄙视和孤立他们。那些勤劳勇敢、言出必行的人,大家都和他交往。—《代天执道

此时又有个问题,如果有人不遵守规则呢?

抢劫来钱快,诈骗赚钱轻松,欺男霸女就是爽…

想得美,这么做一般会被愤怒的群众乱棍打死,被官府抓去劳改,下场凄惨。

做坏事需要非凡的智力和体力,凡人并不具备这种禀赋,对弱者来说,他们需要另一套生存法则。

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总结,终于出现了一套完善的世俗道德,仁爱,礼让,言出必行,吃亏是福,投桃报李… 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存。

对他人仁爱,交换别人的对自己的仁爱。

帮助他人,以期待未来别人帮助自己。

言出必行,降低信任成本,更好的促成交易,实现财富最大化。

… …

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,生产关系决定世俗道德。

好日子过久了,人容易忘记很多东西,一群精神佝偻的凡人不断将道德神圣化,并以此为枷锁进行自我束缚。

 

春秋时期,卫宣公的老婆宣姜生了两个儿子,公子寿和公子朔,宣姜想让自己的大儿子当太子,就得先弄死如今的太子伋。

大儿子公子寿满脑子仁义道德,一想到太子伋为人宽厚,知书达理,就非常反对他妈的想法。当他知道卫宣公要派人杀太子伋,立马跑去给太子伋告密,太子伋听完后说:“逆父命求生,不可。”。

公子寿被太子伋的人品感动,于是以喝酒的名义把太子伋灌醉,然后冒充太子,就这么被刺客杀了。

太子伋酒醒后,发现公子寿被人杀了,于是大哭:“所当杀乃我也(该杀的人是我啊)”,于是刺客又把太子伋杀了。

最终,向来鸡贼的公子朔成为太子,继承王位,史称卫惠公。

 

太子伋和公子寿这类人,生在平民家倒也不错,越是身居高位,死的越惨。

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道德,德不配位,必受其殃!

 

三)帝王之德

公元前709年,齐国强,鲁国弱,鲁桓公想巴结齐国,齐国想拉拢鲁国,于是鲁桓公娶了齐僖公的女儿文姜,成为了齐僖公的女婿。

但文姜在出嫁前,其实就已经和哥哥齐襄公互相爱慕。

齐僖公死后,齐襄公上位。

公元前694年的春天,文姜和鲁桓公去齐国拜访,旧情复燃,郎情妾意,又和她哥哥齐襄公搞在一起了。

鲁桓公知道这件事后,得罪不起齐襄公,只好骂文姜不要脸。文姜把挨骂的事情告诉了齐襄公。

齐襄公宴请鲁桓公饮酒,将鲁桓公灌醉后,让公子彭生把鲁桓公弄死了,大家都懂,虽然是杀人,但面子上看起来是意外死亡。

国君稀里糊涂死在国外,鲁国人很生气?

不,鲁国人先考虑的是面子。

鲁国人对齐国说:“寡君畏惧齐君的威严,不敢安居,前来修友好之礼。礼仪完成而未能回国,没有地方追究罪责,请求得到彭生,用他在诸侯中清除丑闻。”

鲁国人不敢得罪齐国,但又想要面子,只好暗示把彭生杀了,给他们点面子,这事就当没发生过,齐襄公顺手杀了彭生。

 

接下来鲁庄公上位了,而鲁庄公的亲妈文姜则留在齐国,和齐襄公住在一起。

凭着亲妈文姜和齐襄公的关系,鲁庄公抱上了齐襄公的大腿,日子过得安稳多了。

在文姜的帮助下,齐襄公与鲁庄公的关系越来越好,舅甥两个联合起来打别的小国家,郕国就是被打的倒霉鬼。

郕国向齐襄公投降,齐襄公单独接受了投降,好处全占,根本没理鲁庄公。

鲁庄公的弟弟庆父满肚子的气,给鲁庄公建议,趁现在齐军被防备,偷袭齐军,肯定能赢。

鲁庄公的亲爹被齐国人弄死,亲妈给人当妾,自己尽心尽力的陪齐襄公打仗,却什么好处都没捞到,按理说应该非常生气,结果鲁庄公说了一句非常出名的话:

“我实不德,齐师何罪?罪我之由。《夏书》曰:皋陶迈种德,德,乃降。姑务修德以待时乎。”

翻译成白话就是,人家投降齐国而不投降鲁国,是我们的德行不够,齐军有什么罪呢?罪是由我引起的。《夏书》上说,要下苦功培养德行,德行俱备之后,别人自然会降服。我们现在这水平还是老老实实回去修德,等待时机吧!”

后世鲁庄公的评价是,注重反思自己的行为,严于律己,很少责难别人,是明君风范。

哥哥第一次看到这句话,差点笑尿了,这些学者太能瞎BB了,鲁庄公估计都想把齐襄公的肉生吃了,实在是打不过,只好隐忍,口里说的回去修德,其实就是发展军队。

鲁庄公是个明白人,所谓帝王之德,就是拳头够硬。

许多时候,打人也挺累的,这时候以“德”作为武器,为自己牟利,更划算。

当年的齐国丞相管仲搞了一出“尊王攘夷”,占据道德的制高点,成为诸侯国公认的老大。

齐国的称霸方略是“亲近有礼有德的国家,依靠稳重强大的国家,离间有矛盾的国家,消灭政治昏乱的国家。”

所谓有礼有德,是指亲近自己的国家。

所谓稳重强大,是指自己打不过的国家。

所谓政治昏乱,是指可以随便打的国家。

有时候实在想抢劫,一定要找个好借口,例如消灭政治混乱的国家…

各大诸侯国深谙此道,抢劫”潞氏”这个小国家的时候,打出的口号是,对方不祭祀祖先,国王好酒贪杯,不修德政…

春秋各路诸侯国大佬们聚在一起聊天,满口的德行、福气…

欧洲的大佬们也有类似的玩法,以神的名义控制蝼蚁,获取财色。

如果王信了山野村夫心中的德行和神佛,是什么下场?

亡国灭种,断子绝孙,老婆女儿沦为妓娼贱婢。

后唐李煜就是这种下场。

如果山野村夫信了自己口中的德行,又是什么下场?

吃亏上当,被女神发好人卡,一辈子光棍,断子绝孙。

所谓“价值来自共识”,道德虽然只是抽象化的概念,但信的人多呀,许多时候以此为借口给自己谋福利,也是很爽的啊。

 

四)总结

道理很简单,但说明白一个道理真累,尤其是这种虚无的哲学概念更难写,三千字写的哥哥疲惫不堪。

道德的载体是利益,道德的目的是生存。

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,生产关系决定世俗道德。

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道德,德不配位,必受其殃!

山野村夫所崇尚的神仙和德行,只是末流,难登大雅之堂。

不信来世,不尊古法,不敬前贤,只求当世向前。

因时而动,因势利导,无极领域,才是大德。

— 看看小广告—

— 完 —

公众号:无极领域   个人网站:http://1230.la

微博ID:wujiyyy

转载请保留出处:无极领域 » 帝王术 德霸天下

赞 (92)